问题 | 公共安全罪怎么判缓刑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公共安全罪怎么判缓刑 公共安全罪包含多种具体罪名。能否判缓刑要综合考虑。一般犯罪情节轻微、有忏悔表现、无再犯风险、对社区无不利影响,可判缓刑。但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或累犯等,通常不适用缓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公共场合不构成盗窃罪吗 公共场所未达盗窃罪构成要件吗 若不法分子于公共场合内秘密进行盗窃行为,达到一定数额时将被认定为盗窃犯罪。而对于此类犯罪,通常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事责任,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处罚。 2、盗窃罪则是指那些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通过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公私财物等手段来获取利益的违法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公共场合不构成盗窃罪的情形是什么 在公开场合中,有如下情况可能无法被判定为犯有盗窃罪:当行为人因误会而取走了他人的财产并在发现错误后迅速予以归还,同时其主观意愿并非是想非法占据他人的财产时,那么这就不能被认定为盗窃罪。 另外,例如行为人尚未成年达到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达该法定年龄者进行的盗窃行为同样不会被判定为盗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公共安全罪是一个类罪名,包含很多具体罪名,比如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是否能判缓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一般来说,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但如果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或者累犯等,通常不适用缓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