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属于什么犯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属于什么犯 交通肇事罪属于何种犯罪类型 交通肇事罪作为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一种犯罪类型,特指由于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并引发严重恶性结果—致使他人受到重伤或死亡—而被判定须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的明确界定,对于交通肇事罪,我们设定了三个层次分明的刑罚等级以示惩戒与警示。司法实践中,若犯罪嫌疑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惩罚;若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而如果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那么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重罚(其中被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情况并不罕见)。《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缓刑条件有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缓刑适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员,并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者,可依法宣告缓刑: 首先,其犯罪情节必须相对轻微; 其次,必须具有真诚的悔过表现; 再次,其再犯之可能性应当极低; 最后,宣告缓刑不会对其所居住的社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交通肇事罪缓刑的规定有哪些 对于交通肇事罪涉案人员被判决缓刑的具体事宜,需要我们综合全面的多重因素进行深入考量。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缓刑的适用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首先,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必须相对轻微,但这并不代表犯罪行为不存在实体性危害;其次,被告人必须有真诚的悔过之意及反省之心,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接受改造;再次,被告人不能再有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和风险;最后,宣告缓刑不会给被告人所在社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交通肇事罪的事例审理中,例如被告人能够积极地赔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得到受害者的谅解,甚至主动投案自首等行为,往往会被视为有助于减轻其刑事处罚,从而获得缓刑判决的有利因素。然而,如果被告人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逸,或者存在酒后驾驶等恶劣情节,或者在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等,那么他们获得缓刑判决的机会将会降低。除此之外,法院在做出是否适用缓刑的决定时,还会充分考虑被告人的个人品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交通肇事罪缓刑的裁决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法律程序,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公正合理。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指违反交通法规导致重伤或死亡,需承担刑事责任。刑罚等级分三层:一般交通肇事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恶劣情节,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包括十五年)。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