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条件包含哪些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肇事 |
解答 |
一、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条件包含哪些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情形有哪些? 对于交通肇事案件,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的标准如下:-如果事件情节轻微且产生的危害较小,那么将被判定为非犯罪行为,进而不予起诉;-当犯罪行为已经超出了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时,也将不再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实行诉讼程序终结;-在经由国家特赦令进行免除刑罚后同样将被视为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若构成案件的事实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畴,但并未有人提出告诉或者撤回告诉,则同样不会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时,其所涉及的刑事案件也将自动终止;-最后,还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关于追诉时效的计算方式,具体如下:-如果法定最高刑期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那么超过这五年后将不再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倘若法定最高刑期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那么在超过十年后将不再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应该如何认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凡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从而导致严重事故发生,最终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案件,均判定为交通肇事罪。 该罪行所侵害的客体,是来之不易的交通运输安全性。 而在其客观方面,则集中表现为对于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违反,从而酿成了严重的事故,最终使得他人重伤、死亡,或对公众和私人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行为。 至于犯罪主体,在通常情况下,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人都可能成为此种罪案的实施者。 最后,从主观面来说,此类犯罪行为多属于过失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取得谅解书法院怎么判 在涉及到交通肇事罪这一刑事犯罪范畴内,得到受害者家属的原谅书无疑成为了减轻刑事处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庭审判和量刑过程中,法院必须全面考量案情整体的事实真相、相关证据以及被告方的认罪态度、悔过表现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倘若犯罪行为的情节较为轻微,并且已经获得了受害者家属的谅解,那么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会被判处缓刑。然而,如果犯罪情节较为严重,尽管已经拿到谅解书,犯罪嫌疑人仍然有可能会被判处一定时间长度的有期徒刑,当然,相较于没有谅解书的情况,其刑期通常会有所缩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谅解书并不能直接决定刑事处罚的轻重程度,它仅仅是法院在量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因此,最终的判决结果还需要根据每一起事例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准确判断。 交通肇事罪不起诉的情形包括:情节轻微、危害小;超出追诉时效;经特赦令免除刑罚;告诉才处理且未告诉或撤回告诉;犯罪人、被告人死亡;其他法律规定情形。追诉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期计算,不满五年为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为十年。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