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标准是怎样的 |
分类 | 刑事辩护-金融诈骗辩护 |
解答 |
一、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标准是怎样的 在我国,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标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将其界定为诈骗金额介于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这一标准无疑是判定合同诈骗罪是否成立以及衡量其严重程度的基本参照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犯罪分子实施的诈骗行为所涉及到的金额没有达到此标准,那么他们可能并不会因为这种行为而被视为“数额较大”的罪犯,因此也就难以对他们进行刑事处罚和追究相应的责任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的主体是谁 对于行为人来说,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团体,都有可能成为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具体来说,构成此罪的个人属于普通主体范畴,而涉及到单位参与的情况,则可以理解为任何性质的单位皆可成为犯罪主体之一。 就其主观精神状态来看,合同诈骗罪呈现出典型的直接故意特征,且犯罪者带有明确的非法占有他人财产这一明确的目的性。 从犯罪客体角度出发,本罪所造成的损害集复杂性于一身,既包括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有效管理秩序,亦涵盖了对公共及私人财产所有权的侵害。 至于标的物本身,无疑是全体公私财货。 而从犯罪发生的实际状况而言,合同诈骗罪表现出在签订履行相关合同时,行为人通过虚假陈述或故意隐蔽真实情况等手法,使对方当事人陷入错误从而获取财物的行为,且这一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金额标准才算构成犯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罪的客体认定标准有几种 根据规定,合同诈骗罪所侵害的客体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权威性控制措施以及普通公民与企业等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利。关于如何确定合同诈骗罪这一问题,以下是几个关键性的评判标准:首先,它必须已经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国家对合同事务的有效管理秩序;其次,行为人必须通过欺诈的方式来获取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才能成立;最后,还需要考察犯罪行为人行为实施的各种细节,例如其行为方式、采用的手段、以及所产生的实际结果等等。为了更精确地衡量犯罪行为是否真正侵犯了此类客体,司法机关需要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行动过程及产生的影响做全面深入地分析。举例来说,假设某人通过虚假的公司身份或是冒充他人名义签署合同,亦或者是用伪造、篡改甚至作废的财务凭证作为抵押物,那么以上这些行为都可能被司法机构视为深度侵犯到上述客体权益的情况。 在我国,合同诈骗罪数额较大标准通常指诈骗金额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此标准作为判定合同诈骗罪及衡量其严重性的依据。若诈骗金额未达此标准,则可能不构成“数额较大”,难以追究刑责。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