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应该准备什么证据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仲裁应该准备什么证据 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我们应首先获取能够证明自身与用工单位之间确实存在着劳动雇佣关系的相关凭证,例如劳动合同、薪资支付记录以及岗位证明等等;其次,还需整理并收集可以用于证实权利人对其权益受损害这一立场的有力证据,就如同通过加班记录来验证未获得应有报酬的情况,或者是以解聘通知书来证明劳动关系被非法解除等事实。此外,与劳动争议相关的聊天记录、电子邮件等沟通性证据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二、劳动仲裁时效过期怎么办 劳动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时效过期,通常难以通过劳动仲裁获得法律救济。但有特殊情况,如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所以,若时效过期,需先判断是否属于特殊情况。若不属于,可能就无法通过劳动仲裁主张权利,但仍可与对方协商或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总之,要重视劳动仲裁时效,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劳动仲裁赔偿金额如何计算 劳动仲裁赔偿金额的计算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经济补偿、赔偿金等。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赔偿金则是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工资通常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此外,若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未依法缴纳社保等情形,也需相应进行赔偿计算。具体赔偿金额需结合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工资收入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有特殊情况,建议咨询专业劳动法律师以获取准确的计算结果。 首先,您需要准备能证明您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其次,准备能证明您主张的权益受到侵害的证据,像是加班的记录来证明加班未给报酬,被辞退的通知来证明非法解除劳动关系等。另外,与劳动争议相关的聊天记录、邮件等沟通证据也很重要。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