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后财产协议书需要公证吗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一、婚后财产协议书需要公证吗 关于婚后财产协议是否需要进行公证的问题 在现行民法典规定中,夫妻双方关于婚后财产的协商并不强制要求公证。是否进行公证取决于两方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和意愿。尽管未经公证的婚后财产协定也具有法定的约束力,但通常情况下,经公正的此类合约表现出更高的法律权威性。然而,若两方对于财产协议中的具体条款无异议,则未经过公证亦可。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二、婚后财产公证流程及注意事项 婚后财产公证流程如下: 1.双方共同向公证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结婚证、财产清单等。 2.公证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询问双方的意愿和财产情况。 3.双方在公证员面前签署公证协议书,明确约定财产的范围、归属等事项。 4.公证机构对公证协议书进行审核,出具公证书。 注意事项: 1.必须双方自愿,不能强迫。 2.对财产的范围要明确列举,避免模糊不清。 3.公证后,若要变更或撤销公证,需双方共同申请。 4.公证费用根据财产价值等因素确定,可提前咨询。 5.公证书具有法律效力,但在执行时可能仍需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 总之,婚后财产公证能明确财产归属,避免纠纷,但需谨慎操作,确保公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婚后财产协议不公证有法律效力吗 婚后财产协议不公证也具有法律效力。只要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即使未公证,依然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公证并非婚后财产协议生效的必备要件,只是经过公证的协议在证明力上更强。双方应在协议中明确约定财产的归属、分割等相关事项,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例如,明确指出哪些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哪些属于共同财产,以及在何种情况下进行财产分割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现行民法典规定,夫妻婚后财产协议并非必须公证,取决于双方协商和意愿。未公证的协议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公证后的协议具有更高法律权威性。双方对协议条款无异议,不公证亦可。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