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没签合同被辞退不给工资合理吗 |
分类 | 劳动纠纷-工资福利 |
解答 |
一、没签合同被辞退不给工资合理吗 在这一情境中,既不合乎常理,亦不符合相关的法律程序。 未签署雇佣协议本身就是违反了劳动法之规定,而未经协商便解雇并扣押员工薪酬,更是对其基本权益的严重侵犯。 作为雇主,有责任依照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长,支付相应的薪资报酬。 即便尚未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但双方之间实际上已经建立起了事实劳动关系。 二、没签合同被辞退了工资怎么算 未签订劳动合同被辞退后,薪资应如何计算? 在未签署正式劳动合同离职或被辞退之际,您仍有权享有申请双倍工资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工资需计算至您工作的最后一日为止。 同时,您还可以依据相关规定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主张用人单位对未签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经济赔偿费以及加班工资等款项的支付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三、没签合同被口头辞退合规吗 未签订合同且以口头形式解除雇佣关系是否合法? 依据我国现行之相关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如在未缔结书面劳动合同情形下,若用人单位意图利用其单方终止或解除劳务关系的法定权力,则仅能够以口头的形式向劳动者进行告知。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仍需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经济赔偿金的法定义务。 倘若用人单位未能按照上述规定支付经济赔偿金,那么还将面临额外的经济补偿责任。 然而,如果双方已经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且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之时,即便用人单位仍然拥有结束或解除劳务关系的法定权力,也无须向劳动者支付任何形式的经济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没签合同被辞退不给工资显然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虽然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已形成事实劳动关系。除了要求支付应得工资,还可能涉及到未签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问题。同时,被辞退也需要符合法定情形,若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有权要求经济补偿。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面临这样的困扰,比如不清楚如何收集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或者对具体的赔偿计算方式有疑问,不用担心,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