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最迟有效期几年怎么算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劳动仲裁最迟有效期几年怎么算 在劳动仲裁领域中,相关法律规定的请求期限通常最晚不超过一年。 具体来说,这种期限是从当事人意识到或有理由预计其权益可能遭受侵犯之时便开始起算的。而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关于拖欠工资产生了争议,劳动者进行仲裁则无需受到一年仲裁时效的制约限制;不过,倘若劳动关系已经终结,那么相应的仲裁请求应该在劳动关系结束之后的一年内提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裁决后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劳动仲裁裁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诉讼或一方提起诉讼后又撤回的,在裁决书规定的履行期间届满后,对方当事人未履行裁决的,可在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裁决书规定了履行期间,应从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算两年;若裁决书未规定履行期间,则从裁决书生效之日起算两年。申请强制执行需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裁决书等相关材料。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立案执行,通过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三、劳动仲裁胜诉后执行期最长几年 劳动仲裁胜诉后的执行期一般为两年。根据法律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如果在两年内未申请执行,可能会导致权利的丧失。所以,要及时在两年内申请执行劳动仲裁裁决,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在劳动仲裁中,法律规定仲裁请求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从当事人意识到或应意识到权益受损时起算。若劳动关系期间发生工资拖欠争议,劳动者仲裁不受一年期限限制。但若关系已终止,仲裁请求应在劳动关系结束后一年内提出。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