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通常是如何处理的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处理 |
解答 |
律师解析:
交通事故的处理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士可以选择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案; 其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按照其所管辖的范围对报案进行立案处理。 接下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派遣相关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尽快进行救治伤者以及保护财产安全,同时对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并收集相关证据。 第三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在全面掌握交通事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事故当事人的违规行为与交通事故的直接关联性以及其影响程度,最终给予当事人明确的交通事故责任判定。 在此过程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肇事责任人采取必要的行政处罚手段,如警告、罚款、吊销驾照甚至拘留等等。 第四步,如果涉及到人身伤亡及财务损失方面的赔偿问题,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相关规定以及赔付标准,依据事故责任的层次来确定相应的赔付比例,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最后,如果调解未果,当事人可通过司法途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