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买房被房地产欺诈怎么办
分类 房产纠纷-二手房纠纷
解答
律师解析:
1.合同变更及解除的协商与谈判。具体来说,对于原本签订的合同内容进行相应地更新、完善或者调整。协商解除则是在双方协商一致后,在约定的有效期未到期之前,提前结束原有的合同关系。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协商变更以及协商解除尽管具备一定的救济效应,却难以应对欺诈行为人的无视和抵制。在这类情形下,被欺诈方应寻求其他更加高效有力的解决途径。
2.撤销已有缔结的合同。当被欺诈方发现所签署的合同违反了相关法律条文,存在欺诈的可能性,并且签订的合同可能具备不法效力时,可以选择不予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该暂停执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推迟支付款项,以避免实际资产的损失。
3.暂停合同履行。这种方式适用于被欺诈方已经展开合同履行,但尚未完成全部义务,同时发现该合同具备欺诈性,怀疑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的场景。在此种情况下,被欺诈方应当暂停履行合同义务。
4.请求合同管理机构裁决合同无效。在被欺诈方在正式履行之前或正在进行履行,并且发现合同具有潜在的欺诈性质,怀疑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而双方在合同中有规定仲裁条款的前提下,可以向合同管理局,也就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审查该合同,确定其是否为无效合同。
5.追求人民法院判令合同无效。若被欺诈方在正式履行之前或正在进行履行,发现合同属于可能具有欺诈性质,怀疑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而且双方之间并未签订书面的仲裁协议,那么他/她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审查此份疑似欺诈合同,确认其无效。在进行上述操作的过程中,应当特别关注以下要点:如发现对方具备欺诈行为,应尽快提起诉讼;在提起诉讼之前,需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证据、撰写起诉书等;若发现欺诈方可能会处理或转移已经处于履行中的财产,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6.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涉嫌犯罪。鉴于合同诈骗的案件经常涉及到触犯刑法的行为,欺诈者需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发现欺诈者隐藏财产导致无法履行职责甚至逃逸的状况出现后,受害者应当迅速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汇报情况,并积极提供各种情报线索,收集关于诈骗案的证据材料,促进司法机关快速查办合同骗局,从而弥补因合同欺诈带来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