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体户与单位签合同有效吗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效力 |
解答 |
律师解析:
个体户与单位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分析
1.通常有效情形:个体户与单位签订的合同一般是有效的。 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与实质要件。 一方面,双方当事人需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另一方面,意思表示要真实,不存在虚假表意等情况,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以及公序良俗。 比如,不能签订涉及违法犯罪活动的合同。 2.形式与实质要求:从形式看,书面合同通常需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以表明对合同内容的认可。 从实质内容讲,合同要清晰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像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范围;还要规定履行期限,即什么时间完成相应义务;以及违约责任,若一方违约应如何承担后果等重要条款。 3.可撤销情形:若合同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可撤销情形,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合同。 4.总结:总之,在符合法律规定时,个体户与单位签订的合同有效,签订时需关注合法性与合理性,防止法律风险。 案情回顾: 小朱作为个体户与某单位签订合同。小朱认为合同有效,单位却主张因小朱签字时疏忽遗漏关键条款,形式有瑕疵,合同应无效,双方就此产生争议。 案情分析: 1、关于通常有效情形,小朱和单位作为合同主体,若都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及公序良俗,合同通常应有效。 2、就形式与实质要求而言,若只是签字时遗漏条款,若不影响核心权利义务、履行期限、违约责任等关键内容,且能通过补充等方式完善,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3、此合同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等可撤销情形,单位主张合同无效缺乏充分依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