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消费者权益法假冒伪劣怎么处罚 |
分类 | 损害赔偿-消费权益 |
解答 |
律师解析:
假若买到了不符合标准或存在欺诈行为的产品,那么作为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权益争端,便可通过如下多种途径予以妥善处理:
首先,可以尝试与销售商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友好协商,力争达成合理的协商结果; 其次,也可申请行业内的消费者协会或其他具备资质且合法设立的调和组织介入其中,协助调解相关纷扰; 第三,向辖区内的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并保证投诉材料翔实有力; 另外,假如之前已和商家就相关情形签订了仲裁协议,也可依据此合同条款向当地的仲裁结构提交仲裁申请; 最后,当所有前述法子均不能奏效时,完全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利益。 当遇到此类现象时,消费者有权要求售卖方对所购得物品的代价额外增加赔偿金至三倍之多,若计算出来的赔偿金额尚低于五百元人民币,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补偿足额的五百元。 然而,如果现行法律对此事项有所规范,则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条文和程序。 销售方若在产品中掺入瑕疵品,以失真的内容、劣质产品充当优质产品等恶劣行为,将面临民事赔偿及处罚的双重压力。 除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如果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对处罚组织和方式做出了明确规定,将按照法规的相关规定行事;尚未设定相关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具有该权限的相关行政机构有权采取纠正措施。 在不具备违法收入的前提下,对违法所得进行一倍以上但十倍以下的罚金征收;情节严重者,对此类责任人可处以责令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营业执照的严厉惩罚。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