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婚内财产怎么约定最有效 |
分类 |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
解答 |
律师解析:
婚内财产约定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采用书面形式:书面协议是较好的选择。 在协议中,要清晰明确地约定双方财产的具体范围以及各项财产的归属等重要内容。 因为口头约定存在不确定性,比如可能因记忆偏差或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歧,书面形式则能有效避免这些问题。 2.内容具体详细:对于各类常见财产,像房产(需注明具体位置、面积等信息)、车辆(包含品牌、车牌号等)、存款(明确银行及账号)、股票(说明股票代码等)等,都要详细说明其归属,防止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3.明确约定范围:约定范围不仅涵盖婚后所得财产,婚前财产也可进行约定,清楚界定哪些属于个人财产,哪些属于共同财产。 4.进行公证增强效力:可对财产约定进行公证,这样能增强其法律效力。 一旦发生纠纷,经过公证的约定更容易被法院认可。 5.变更需规范操作:若日后情况有变,双方可协商变更约定,变更同样要以书面形式进行,如有需要还可再次公证。 总之,婚内财产约定要做到具体、详细、书面且合法,保障其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丽是夫妻,二人曾口头约定婚后房产归小朱,但之后小丽认为应共同所有产生分歧。后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对房产位置、面积等作详细约定,还涉及婚前财产界定,但未公证。后因生活变化,小朱想变更约定,小丽不同意,引发纠纷。 案情分析: 1、最初口头约定存在不确定性,易因理解不同产生分歧,而书面协议能明确财产范围和归属,避免此类问题。 2、协议对房产等财产详细说明归属,符合内容具体详细要求,可防止模糊不清。 3、未进行公证,在发生纠纷时,该约定的法律效力可能相对较弱。 4、变更约定需双方协商一致且书面进行,小朱单方想变更不符合规范。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