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拒执罪一般都判缓刑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拒执罪,也就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关于是否判处缓刑,这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 首先,若被告人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执行工作,毫无隐瞒地如实申报自身财产情况,同时展现出明显的悔罪表现,并且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也没有给他人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被判处缓刑的。 比如,被告人在得知自己被判定为拒执罪后,立刻停止了抗拒执行的行为,主动将隐匿的财产交出来,并且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深深的愧疚,这种积极的态度就为判处缓刑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然而,如果拒执行为的情节极为严重,像转移财产的数额达到了巨大的规模,或者对债权人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等,通常就很难判处缓刑了。 因为这种严重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司法秩序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社会危害性较大。 法院在作出判决时,会充分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包括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程度、行为表现以及所造成的社会危害性等,再结合缓刑的适用条件来进行综合考量。 总之,不能简单地认为拒执罪一般都会判处缓刑,必须根据每一个具体的情形来进行判断和决定。 案情回顾: 小朱欠小李一笔钱,法院判决小朱偿还。执行期间,小朱拒不执行判决,存在转移财产行为。小胡是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多次要求小朱申报财产无果。后小朱被诉拒执罪。庭审中小朱辩称已认识到错误,且将剩余财产交出,表示悔罪。但小李认为小朱转移财产数额巨大,不应判缓刑。 案情分析: 1、小朱前期拒不执行判决且转移财产,这是构成拒执罪的行为。 2、小朱后期有悔罪表现,如交出剩余财产,但他转移财产数额大。法院需综合考量其主观故意程度、行为表现和社会危害性等因素,不能仅因悔罪就判处缓刑,要权衡对司法秩序和小李权益的影响。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