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恶意诉讼的认定及处罚标准最新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恶意诉讼是法律术语,通常被定义为起诉方有意地提交虚假的事实或证据来进行诉讼,其目的在于侵害被诉方的合法权益。
在判断是否构成恶意诉讼时,需要全面分析和权衡诸多因素,例如起诉方的主观意图、其诉讼行为的违法性质以及由此引发的损害后果等等。 针对恶意诉讼的惩处措施,可能包括由起诉方承担被诉方因应诉而产生的合理费用,如律师费、差旅费等。 若情节严重,则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等更为严厉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单方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适用前款规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