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是否应当区分直接故意的程度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直接故意通常是指个人明确知道自身行为必然造成对社会的潜在威胁,且期盼这一情况的出现。
而对危害后果的“期待”体现于行为人对这类结果的积极推动与刻意追求。 因此,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细分直接故意的程度呢?通常来说,直接故意所强调的是希望危害事件的发生,这种意愿表现为行为人在内心深处对此类不良后果的热切期待和热烈追逐。 而关于故意犯罪,通常被划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类型。 间接故意则具体描述为个人明了自身行为可能带来威胁社会的后果,却选择放任这些潜在危险状况的心理态度。 最后,要注意的是,间接故意最明显的特征在于无论是积极地引发还是被动的等待,皆无异议地允许危害结果的发生,尽管当事人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未采取任何行动去制止或规避它们。 在通常情况下,直接故意的程度并不需要进行详尽的划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刑事律师平台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分析,如果您还有其他方面的刑事法律问题,欢迎咨询。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