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妨害作证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法律体系中,妨害作证罪被视为行为犯,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只要有人实际采取行动妨害了证据的提供,便已经构成了犯罪。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行为人一旦实施任何形式的妨害作证行为,都将被视为可能涉嫌构成妨害作证罪并已经完成既遂过程。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妨害作证罪并不仅限于在启动了诉讼程序后的审判阶段中发生,它同样可在诉讼启动前便出现。 最后,妨害作证罪的潜在风险涵盖了所有类型的案件,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还是涉及到经济、行政事务的案件。 关于妨害作证罪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罪责所指向的对象必须是国家司法机构正常的诉讼活动以及公民合法的作证权益; 2.此种罪行在客观层面上的表现在于行为人采取诸如暴力行为、威胁手段或者贿赂直接阻止证人遵循法律制度规定进行作证,甚至指使其他人作虚伪证明来妨害作证活动的进行; 3.作为罪责主体的行为者应当是具备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并且最小年龄限制为年满16周岁。 对于构成犯罪的司法从业人员,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制裁。 同时,推定为行为人故意且直接故意地实施行为,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对国家司法机关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损害他人或其自身的作证权益及人身权利,却依然积极实施此类行为,意图制造这种伤害性后果,这通常是出于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的驱动因素。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零七条
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