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教唆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怎么处罚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1、当有人蓄意引诱、怂恿他人进行犯罪活动时,他们就会被认定为教唆犯,将根据其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接受相应的惩罚。
2、当教唆者对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实施引导犯罪的行为时,将会受到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3、若被教唆者并未实际实施所教唆之罪行,那么对于教唆犯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从轻或减轻刑罚的情况。 所谓教唆犯,就是指故意诱导并促使他人实施符合刑法规定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之人。 关于教唆对象的界定,这涉及到教唆犯与间接正犯之间的关系问题。 如果我们采用极端从属性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教唆行为的对象必须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 然而,如果我们采取限制从属性的观点,那么教唆对象也可以包括那些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群; 但是,这些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必须是具有一定规范意识的个体,如果教唆者试图引导像幼儿或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等缺乏规范意识的人犯罪,那么这种行为应该被视为间接正犯而非教唆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九条
【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