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什么是勒索罪
分类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解答
律师解析:
敲诈勒索罪,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极其常见且严重的犯罪行为,其主要特征在于行为人为达到自身的非法经济利益,以恐吓、威胁等手段,对受害者强索公私财产,行为方式及其恶劣。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行为表现方面,首先,行为人通常会以将要实施的积极的侵害行为为手段,对受害者进行恐吓。
这包括了以公开或秘密揭露受害者的隐私、破坏其所拥有的财物,或是对受害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等手段,使受害者害怕受到进一步的伤害而不得不交付钱财;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犯罪形式只能采取积极的行动方式来实行,绝不可能出现消极的不作为行为。
其次,行为人扬言将要威胁的对象,既可以是财产的所有者或持有者,也可以是与他们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人,比如财产所有者或持有者的亲人朋友等等。
此外,威胁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当面向受害者提出、采用书面文件或口头声明等较为直接的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短信、邮件等通讯方式表达意愿;不论以何种方式发出威胁,无论是直接由行为人自行实施还是托付他人代为传递,亦或是明确地向受害者表达威胁意图,或者是隐晦地表示,都不会改变敲诈勒索罪的性质。
然而,如果行为人仅仅是散播不实消息,制造恐慌气氛,然后借机以驱魔消灾为名义收受民众财物,亦或是在面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恳求时,以提供帮助为条件强制收取财物,这类行为并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最后,威胁所催生的侵害行为之种类繁多各异,既有当场既可以实现的,如杀戮、伤害等,也有必须等待未来时机才能够施行的,例如揭发私人空间等。
需特别强调的是,犯罪分子在作出威胁的同时却并未实施任何实质性的侵害行为,例如宣称将要实施伤害行为,实际上却是实施了相对轻微的殴打行为;或者宣称要实施杀人行为,但实际上只是对受害者进行了伤害。
这类先实施轻微侵害行为,同时又作出威胁未来将会发生严重侵害行为的模式,对犯罪人员实际涉及的罪名及对应的犯罪量刑幅度可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必须根据具体案情进行详细分析与判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4: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