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强制执行三年后法院会怎么执行 |
分类 | 诉讼仲裁-判决执行 |
解答 |
律师解析:
在强制执行进入到第三年之后,法院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执行方式来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如下:
1.持续查控财产 法院会利用先进的网络查控系统,全方位、不间断地查找被执行人名下可能存在的各类财产线索。 这其中涵盖了银行存款,无论其存在于国内哪家银行;各类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包括私家车、营运车辆等;房产方面,无论是城市的商品房还是农村的自建房都会进行仔细排查;还有股权,涉及到其在各企业中所占的股份等。 一旦发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会迅速行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一系列措施,随后按照法定程序对这些财产进行处置变现,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债务。 2.限制高消费及纳入失信名单 若被执行人在三年后依旧没有履行相应义务,法院会进一步强化对其的限制措施。 一方面,严格执行限制高消费措施,使其无法乘坐飞机的商务舱、头等舱,高铁的一等座等;另一方面,可能会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旦进入该名单,被执行人在信贷方面将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经营活动会受到诸多阻碍,日常出行也会面临各种不便。 3.追究刑事责任 当被执行人明明有能力执行判决却故意拒不执行,而且情节严重时,法院会依法追究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案情回顾: 小朱与小李的债务纠纷经法院判决后,小李未履行还款义务,小朱申请强制执行。进入第三年后,法院持续查控小李财产,但小李仍不还钱。争议点在于小李声称自己无财产可供执行,而法院认为其有隐匿财产嫌疑,是否应进一步采取措施。 案情分析: 1、关于持续查控财产方面,法院利用网络查控系统查找小李财产线索是合理且必要的。若发现其隐匿财产,应及时查封、扣押、冻结并处置变现用于偿债。 2、限制高消费及纳入失信名单措施能对小李形成有效约束,促使其履行义务,因其未还钱,法院实施这些措施符合规定。 3、若查明小李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且情节严重,追究其刑事责任是维护法律权威的必要手段。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