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法定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
分类 | 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
解答 |
一、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法定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五条 【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二、诉讼时效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一)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 诉讼时效是以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事实状态为前提的,这与消灭时效以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的前提相一致。同时,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丧失的并不是向法院起诉的权利,权利人仍有权向法院起诉,只不过权利人丧失了通过诉讼获得救济的权利,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因此,诉讼时效完成后权利人的实体请求权消灭,而不是程序上的请求权消灭。因实体上的请求权,是权利人取得胜诉的根据,所以又称为胜诉权。 (二)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 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行性规定,当事人既不能协议排除对诉讼时效的适用,也不得以协议变更诉讼时效期间。 (三)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 诉讼时效规范为普遍性规范,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诉讼时效适用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 三、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 2、债权人丧失胜诉权。债权人告到法院,如果法院审查认为没有正当理由而时效已过的话,就不能判他胜诉。在法学上,将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称为“自然债务”。 3、诉讼时效届满后,债务人由于不知道时效规定或者明知道时效规定而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得又以时效已过为由请求返还。 4、诉讼时效期满的债权可以用来抵销其他债务。 事实上,诉讼时效重新开始计算,是因为某些行为造成诉讼时效中断,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民事纠纷的方式有很多,即便没有提起民事诉讼,但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维护本人合法权益的,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是比较合理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