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有哪些?
分类 诉讼仲裁-诉讼管辖
解答

一、 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有哪些?

中止强制执行民事行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的情形有以下几方面: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六)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七)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八)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九)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十)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二、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区别是什么?

(一)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启动程序的法定事由不同

启动暂缓执行的法定事由体现在《暂缓执行规定》的第3条、第7条、第9条;启动中止执行的法定事由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的第234条。

(二)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作出法律文书的机构和名称不同

暂缓执行由执行法院或者其上级法院作出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263条、第264条的规定,受托法院在委托法院通知驳回案外人异议、作出中止执行或者终结执行裁定期间可以作出暂缓执行决定,名称是暂缓执行决定书;中止执行由执行法院作出,根据《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意见》第264条规定,受托法院无权作出中止执行裁定,名称是民事裁定书。

(三)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同

暂缓执行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因特殊事由需要延长的,可以适当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而中止执行未有期限限制。

(四)中止执行和暂缓执行的恢复执行的条件不同

暂缓执行的恢复执行条件是暂缓执行期限届满或者作出决定暂缓执行的事由消失,中止执行恢复的条件是中止执行的条件消灭。

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执行一般是由被执行人依法向法院申请后,由法院进行合法的认定的,但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上述中止强制执行的条件,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避免法律适用错误。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6: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