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刑事案件回避的方式包括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我国刑事案件回避的方式包括哪些 1、自行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在诉讼过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时,主动要求退出刑事诉讼活动。 刑事法律确立了自行回避制度。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通过公安司法人员的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意识,消除可能导致案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人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员自觉退出诉讼活动。 2、申请回避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们所在的机关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 申请公安司法人员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 公安司法机关有义务保证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这一权利。 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因而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一样,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3、指令回避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遇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法院、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有权作出决定,令其退出诉讼活动。 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必要补充。 二、具体哪些情形需要回避 1、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2、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违反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3、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刑事案件的审判者、侦查者等,可以结合《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回避,若是需要,则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回避的申请。 在该申请没有得到回复之前,回避申请人不得擅自停止侦查。 相关司法职员没有提出回避申请的,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方面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本站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