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待遇的一种,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给付标准依据劳动鉴定机构评定的伤残等级,最多为伤残职工本人27个月的工资。
问题 | 伤残津贴 |
分类 | |
解答 |
![]() 伤残津贴是指因工作伤害或职业病造成劳动者永久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的一项补偿性福利。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治疗期满后,工伤职工还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不能从事相应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伤残津贴: (一)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支付; (二)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四以下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支付。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伤残津贴的支付标准为: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支付;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四以下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支付。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伤保险金和伤残津贴,为工伤职工提供康复、安置和再就业服务。 综上所述,伤残津贴是一项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的补偿性福利,其支付标准根据受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而定,支付方式应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伤残津贴相关词条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