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伤残津贴
分类
解答
伤残津贴是指因工作伤害或职业病造成劳动者永久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的一项补偿性福利。相关法律规定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治疗期满后,工伤职工还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不能从事相应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伤残津贴:
(一)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支付;
(二)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四以下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支付。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伤残津贴的支付标准为: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二十支付;因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百分之十四以下的,按照工伤保险金的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支付。
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伤保险金和伤残津贴,为工伤职工提供康复、安置和再就业服务。
综上所述,伤残津贴是一项由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的补偿性福利,其支付标准根据受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而定,支付方式应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伤残津贴相关词条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待遇的一种,是对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给予的一次性职业伤害补偿,给付标准依据劳动鉴定机构评定的伤残等级,最多为伤残职工本人27个月的工资。

  • 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待遇是指职工因工发生暂时或永久人身健康或生命损害的一种补救和补偿,其作用是使伤残者的医疗、生活有保障,使工亡者的遗属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康复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赔偿待遇。医疗康复待遇包括治疗费、药费、住院费用,以及在规定的治疗期内的工资待遇。伤残待遇包括一至十级工伤伤残职工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需要护理的,还可以享受生活护理费;需要安装辅助器具的,由基金支付费用。死亡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 伤残就业补助金

    伤残就业补助金:是指工伤职工因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六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以及工伤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的伤残就业补助金额。

  • 工伤保险

    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 津贴

    津贴,是指补偿职工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补充形式。常见的包括矿山井下津贴、高温津贴、野外矿工津贴、林区津贴、山区津贴、驻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保健津贴、医疗卫生津贴等,此外,生活费补贴、价格补贴也属于津贴。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