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知识:

 

问题 垄断协议
分类
解答

 

一、垄断协议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规定, 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换言之,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经营者(包括行业协会等经营者团体),通过协议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实施固定价格、划分市场、限制产量、排挤其他竞争对手等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

二、垄断协议的特点

(一)协议或者协同行为由多个独立主体构成;

(二)经营者之间存在通谋或协同一致的行为;

(三)导致或者可能导致垄断的后果。

三、垄断协议的类型

(一)横向协议

横向垄断协议,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经营者之间达成的垄断协议。例如,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处于同一阶段的生产商之间、零售商之间或者批发商之间达成协议。

我国于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规定,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该法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1. 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2. 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3. 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4. 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5. 联合抵制交易;

  6.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二)纵向协议

纵向垄断协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经济层次,无直接竞争关系但有买卖关系的经营者(“上游经营者”和“下游经营者”),通过明示或默示的方式达成的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

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


  1.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3.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三)通过同业公会的联合行为

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

四、垄断协议的豁免

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

(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属于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五、法律规制

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行业协会违反本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