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毒品检验鉴定 |
分类 | |
解答 |
![]() 一、毒品鉴定的检材收集涉嫌毒品犯罪案件的检材类型多种多样,既包括可疑毒品本身,又涉及与毒品犯罪案件相关的一些制毒工具、运送工具、吸毒工具等。有些检材来源于涉及毒品的盗窃、抢劫、交通管制、凶杀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此外,在破获下制毒工厂的案件中,还需要对用于毒品合成的易制毒化学品进行采集和分析。 1、单包装可疑毒品的取样由于目前实验室所用的大多数定性、定量方法仅需要很少量的检材,因此,在实际办案中所取的检材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如果样品是块状物,应先粉碎成粉末,或在其表面各处及中间部位取样;如果样品为粉末,必须先将样品通过振摇和搅拌彻底混匀,再按照锥形四等份取样技术进行取样,即把检材倒在平面上,堆成锥形并压平,沿对角分成四等份,取任意两个对角部分的样品作为采集样品,其余部分放回原包装物中,如果需再次缩小取样量,则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进行一次或数次取样。 2、多包装可疑毒品的取样首先要确定所有包装中的样品是否一致,是否均为可疑毒品。然后按下列原则进行取样:(1)如果包装数少于10包,所有 3、血样的收集血样的收集主要用于体内毒品及其代谢物的检验,收集时要严防血样的污染和变质,应采集20 ml左右的血样,密封试管并正确标注,血样的采集最好由医生护土或专业人员进行。 4、尿样的收集尿样收集时必须有执法人员在场,以避免尿样被水稀释或掺假。另外应注意容器的密封和正确标注,以防尿样被污染和错乱。对吸毒者的检测可留取全部晨尿或者24 h内的全部尿液。 5、植物样品的收集此类样品最常见的为大麻植物和婴粟植物,应采集植物的所有部分,为阻止其生长,在密封证据袋前要进行干燥处理。 6、药品的收集药品和毒品通常会藏在口袋、包裹、罐头或其它容器中,对其应注意收集指纹。瓶子的标签、装毒品或药品的容器也应作为证据收集。 7、吸毒用具的收集作为证据的吸毒用具常常包括注射器、蜡烛、勺子、香烟、锡箔纸、吸管、纸等,均应加以收集并密封。由于吸毒用具可能含有艾滋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被刺伤可能会引起感染。因此在收集时应十分小心。 8、常见易制毒化学品的收集在非法制毒的案件中,地下加工厂是犯罪分子用来非法制造毒品的秘密场所,其中常有用于毒品合成的化学品及其前体需要采集和分析。这些用于合成毒品的化学品多数易挥发、易燃、易爆,有的为强酸、强碱,对人有腐蚀性和毒性,因此收集时必须注意安全和防护。 二、毒品鉴定的检材包装及送检固体检材可装入干净瓶中或塑料袋中,每包要封好,包外注明送检单位、案件名称及送检日期等;植物性毒品如大麻、鸦片、可卡叶一般需要1一5g;经提炼后毒品或人工合成毒品如吗啡、海洛因、安非他明、冰毒等一般需要0.2一lg,液体检材或者吸毒者体液检材均需用与所取检材量相当的具塞的新广口塑料瓶装或具塞玻璃试管装。在瓶口部位加密封条,贴上专用标签。解剖提取的吸毒死亡者的心血、尿液、胆汁、胃组织、胃内容物、肝、心、脑,以及其他开棺提取的无毒新广口塑料瓶装,在瓶口部位加密封条,贴上专用标签。所有检材都不得加人任何防腐剂。不能及时送检的检材,一定要在一10℃以下的低温冰箱中保存。 三、毒品鉴定的检材前处理近年来,毒品鉴定检材的前处理除了使用传统的液液提取技术以外,国内外有关实验室对固相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免疫亲和提取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非常活跃。 1、液液提取(Liquid Liquid Extraction, LLE )LLE是毒品实验室最传统的提取分离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应于各种毒品的提取,但LLE存在几方面的缺点。一是用乙醚、氯仿等非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生物样品或其他复杂样品中微量毒品时,一些内源性组分,如蛋白质、脂肪、组胺类等将共萃人有机相,干扰样品中微量毒品的检测;二是容易乳化,延长了提取周期,并容易造成目标提取物的损失;三是所用有机溶剂的毒性较大,直接损害鉴定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LLE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 3、固相微量提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SPME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有报道用SPME对尿液中安非他明的检测:用10um聚二甲基硅烷涂布的融熔石英硅纤维,直接插人尿液中提取安非他明类药物,取出后放人以二专门进样器解吸。安非他明(89一750 ng)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0.999,检测限l0ng/ml。 MDEA, MDMA,苯环利定,美沙酮及丙氧吩用该法提取效果很好。 4、超临界流体提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超临界流体在临界点附近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其粘度和密度发生变化,使其溶解能力变化,因而超临界流体可用于多种化合物的提取。特别是对组织样品中毒物的提取净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商品化的超临界流体提取装置巳经推出,有关SFE用于滥用药物提取分离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与固相提取法相比,SFE技术具有快速、无毒、适用范围广的优点。 5、免疫亲和提取(Antibody mediated Extrac-tion , AME)近年来,国外有人报道了在线和非在线固化抗体选择性样品预处理在法庭及临床毒物学中的应用。AME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回收率、操作简便以及从稀溶液中富集被检药物的优点,但由于相应的固化经抗体没有商品化,AME在常规的滥用药物分析中还没有广泛运用。最近,有厂商开发了数种用于在线和非在线样品预处理的免疫吸附剂,可望对药物提取技术的发展有所促进。Deinl工等运用在线免疫亲和提取技术和HPLC对尿中氟硝西伴及其主要代谢物进行检验,采用了一种柱切换技术,并在提取柱上加入固化抗体,联接一个用于浓缩的预处理柱和一个用于分离的分析柱,UV254二检测,实现了提取、浓缩、分离、检测一步完成的检验程序。该法无需任何前处理,直接对尿样进行分析。抗体重复使用超过50次,完全分析时间少于35 min。对尿液25ng/ml级的氟硝西浮、去甲一氟硝西伴、7一乙酞胺- 四、毒品鉴定检测方法1、外观检验遇有送检的可疑毒品,首先观察其物理特性(形态、颜色、实物大小等)和物理状态(液体、粉末、片剂、胶囊、植物、软的或硬的树脂、油状物等),进行称重、编号、详细记录其总体特征和包装情况等。如果可疑毒品为片剂,应对片剂的形态、颜色、明显标记及片剂的数量进行记录。其中也包括用显微镜进行形态特征检验。有一些植物样品有 2、化学检验法毒品鉴定中常用颜色反应进行筛选和预实验。特定的毒品与不同的化学试剂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变化、沉淀物或者结晶。观察反应的结果,以判断是否可能存在某种毒品。因为产生同一种颜色或沉淀的化学物质很多,反应可能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所以化学检验法通常只是用于毒品的筛选和预实验。一般阴性结果比较有意义,但阳性结果则必须用其他分析方法进一步确证。 3、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一般用于毒品的筛选,也可用于确证。目前,国内外巳有许多用于毒品现场检测的免疫学产品。据报道,有人就滥用药物试验可靠性问题,对欧共体国家的200多个实验室进行了调查,包括法庭实验室、临床实验室、研究机构、参照实验室。其中,筛选试验采用免疫法的占89.696,仅有10.4%采用色谱法。免疫法中EIA占58. 6 %, FPIA占27.4%;确证试验采用色谱法的占96.5% (GC/MS占43.6% ),免疫法占3.596;定量试验中色谱法占83 . 8 % ( GC/MS占57.596),免疫法占16.296。与国外实验室相比,免疫学检测法在国内的应用非常有限,可见毒品的免疫学检测法在我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薄层色谱分析法薄层色谱分析法是法庭毒物实验室最为简便、有效的定性分析手段之一。将可疑毒品或者提取净化的检材在TLC板上点样,并以标准品作为对照,展开、显色后,测定被检物的Rf值并与标准品Rf值对比,即可达到定性分析的目的。近年来,国外有人报道了利用计算机辅助TLC对250种未知药物和毒品进行筛选的技术。该技术适用于血清、血液、尿液,以及可疑药物粉末和药片中未知药物的检验。用4种参考药物将薄层板分为5个迁移区,以实现对样品斑点的定位。Flurescamine, FPN,Dragendorff, Marquis, Mandelin’s, iodinated Dra-gendorff, i1V254nm,氯气和HCl蒸气等用于斑点显现,其检测限范围5~ 200ng/spot。计算机辅助软件名SPOT-CHEK,输人被检药物及代谢物的迁移率和 5、气相色谱法该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特点,绝大部分的毒品,包括鸦片类、苯丙胺类、可卡因类、大麻类毒品,以及常见致幻剂和各种精神药物,基本都可以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个别极性大的毒品,通过衍生化处理也能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可以说,气相色谱法是目前国内毒品鉴定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 6、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与气相色谱相对,可对热不稳定、不易挥发、具有大分子量的各种毒品进行分离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器有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Bio-Red公司研制开发的全自动广谱 五、国外毒品鉴定常用方法1、与交通有关的毒品、药品鉴定的研究近年来,国外对在药物影响下开车(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rug,简称DUID)的研究增多,原因是欧美许多国家颁布了禁止服用滥用药物后驾驶的法律。1988年,苏格兰道路交通法规规定服用药物后驾车构成伤害罪。根据警官或者受害人的指控,可对当事人提出起诉,然后进行医学检查,对血样和尿样进行分析,检查结果将被法庭初步作为确认证据。从苏格兰法庭科学实验室受理样品的数量看,近年来相关案件大幅增加。检查发现大麻代谢物的比率最高,其次为替吗西浮。有人对641位可疑DUID司机的药物鉴定结果进行了研究。在641人中,发现两种以上药物的为58 %,发现一种以上药物的为92.8%。其中大麻57%,鸦片 37 %、乙醇36 %、苯二氮卓类15%,美沙酮10%、可卡因10%、安非他明4%。可以想象,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和吸毒人数的增加,国内在药物影响下开车的问题今后将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2、药物识别专家(DRUG RECOGNITIONExpert, DRE)DRE系统并不直接检测分析吸毒者体内的药物成分,而是依据临床上可观察的医学指标,如呼吸、脉搏、血压等,以及警官发现的吸毒者的药物损害症状,如超速行驶、驾驶不稳、情绪激昂等,再由计算机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帮助执法人员判定司机或犯罪嫌疑人的损害症状是源于吸食毒品,还是医疗用药。因此,DRE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3、DNA多态性分析在毒品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在法庭毒物学领域里,药物代谢中的DNA多态性分析可望成为毒品鉴定的新途径。M. Yamada等测定了健康日本人和高加索人DNA中GXTM1基因缺陷、NAT2基困型以及其他酶类。认为毒物的代谢作用是随遗传个体差异及其代谢基因的差异而不同。通过对DNA多态性分析可用于临床和尸体药物过量的诊断。Sanz等对从滥用药物死者所用的皮下注射器中得到痕量血液DNA的特征性片段进行了研究。他们统计评价了过去四年检验的有关案件,认为PCR技术为滥用药物过量致死案件的辨别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T. Sawaguchi等研究了由安非他明引起DNA变异的可逆性。他们运用在三个微卫星基因座和一个小卫星因基座的AmpFLP技术和运用MZl. 3探针进行检测,对注射甲基安非他明兔子的DNA变异进行分析,证实了DNA的中毒性变异具有可逆性。同时注意到这样的变化足够稳定,可持续2一3周。这些变化在法庭DNA分析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此外,T. Sawaguchi等运用RLGS对安非他明引起大白鼠DNA的变化,中毒前后平均多态性斑点的比率仅为0.75%。表明可能要重新评价中毒导致的遗传外DNA变化。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