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以后需要哪些手续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以后需要哪些手续 在获得完全意义上的取保候审许可之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方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及规则的制约,例如在未得到执行机关的明确批准之前,不得擅自离开其日常居住的所在地区以及县级行政区域等。 除此之外,他们也应当确保自身与外界的联系途径始终通畅无阻,以便于司法机构能够随时进行传唤调查。 到了案件的侦查期、审查起诉阶段以及审判环节,他们更是有义务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各项工作,如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询问盘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取得取保候审许可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须遵守法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或县级行政区。他们还需保持通讯畅通,便于司法机关传唤。在案件侦查、起诉审查和审判阶段,他们应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如按时接受询问。 二、取保候审重大疾病有什么 在司法程序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对被关押的犯人进行取保候审: 首先是患有严重传染病的情况; 其次是抑郁障碍等反复发作且没有进行刑事处罚应有的能力的精神病患者; 第三种情况是患上严重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 第四类是重度呼吸系统疾病; 第五种是严重消化系统疾病; 第六种是由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引发,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第七种是患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第八种是难治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九种是严重血液系统疾病; 第十种则是严重器官损伤。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重犯怎样处理的 在办理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触犯相关罪行,通常情况下将面临取消原先的取保候审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如若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即使已经缴纳了保证金,也必须没收其中的部分或全部金额,同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书面悔过,重新缴纳保证金、提供担保人,或者采取监视居住、逮捕等其他强制措施。在重新犯罪之后,对于新犯的罪行应依法作出判决,将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刑法中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综合考虑决定执行的刑罚。倘若新罪的性质严重或情节恶劣,则有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惩罚。总而言之,对于取保候审期间再犯者的处理方式相对较严,其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以及保障社会的公共安全。 取得取保候审许可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须遵守法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或县级行政区。他们还需保持通讯畅通,便于司法机关传唤。在案件侦查、起诉审查和审判阶段,他们应主动配合司法机关,如按时接受询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