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取保候审再犯可以判缓刑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取保候审 |
解答 |
一、取保候审再犯可以判缓刑吗 当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在此期间再度触犯新的法规时,通常情况下是很难得到缓期执行的判决的。因为此种行为显示出该犯罪嫌疑人在保外就医期间并未严格遵循相关的法令制度和道德准则,并且又重蹈覆辙,再次实施了违法行为,因此他们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相较于初次犯罪而言要更为严重。然而,最终的判决结果仍然需要全面地考虑到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再犯的罪行性质、情节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之后的悔过态度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取保候审再犯罪判多久 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触犯罪行将会视作是犯罪行为的加重情节。对于此类案件的量刑标准,通常需要考虑多项因素,包括新的犯罪行为性质的严重性、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以及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伤害或损失等等。总的来说,倘若新的罪行情况比较严重,那么法院给予当事人的惩罚就有可能较重;反之,若新罪较轻微,量刑标准自然相对减轻,但无论何种情形,与首次犯罪并且在此后没有再犯情况相比,犯下新的罪行肯定会导致更严厉的判决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三、取保候审再次犯同样罪 涉嫌在取保候审期间再犯同类违法的当事人,可能面临法律困境。这违反了取保规定,暴露出社会安全隐患。司法机关可能撤销取保候审,重新羁押,并可能加重对新旧罪行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取保候审期间再犯新罪,一般难以判处缓刑。因为这表明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能遵守法律规定,再次犯罪,其社会危险性相对较大。但具体判决仍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再犯的罪行性质、情节轻重、犯罪后的表现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