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侵占罪确定的收益如何归还 |
分类 |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
解答 |
一、职务侵占罪确定的收益如何归还 关于职务侵占罪所涉及的收益,必须根据法律规定,将其归还给受害单位。返还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直接支付现金、交付等值的物品或者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赔偿措施。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方应主动、积极地承担起返还责任,以期获得从轻处罚的机会。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方未能主动偿还,那么法院在进行判决时将会强制要求其进行退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 【犯罪物品的处理】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 二、交通肇事罪不起诉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交通事故都属于公诉案件。 然而,若符合豁免起诉的条件,则原则上不会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然而若是交通肇事导致了重大人身伤害或巨大财产损失,那么事件就极有可能会进入司法程序,遭到起诉。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那些由民间纠纷引发且涉及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行为,且量刑范围预计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案件,以及过失犯罪案件中,除了渎职犯罪之外、量刑范围在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都可通过向受害者支付赔偿金等方式获得其谅解,同时受害者也可自愿与犯罪嫌疑人达成和解协议。 但是,对于那些在五年内曾犯下故意罪行的人,此项调解程序并不适用。 倘若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将不再予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1)情节较轻、影响微弱,不认定是犯罪行为的; (2)犯罪行为已超过法定追诉期的; (3)根据特赦令而获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仅由受害者告知方可处理的犯罪行为,若无法告知或撤回告知的; (5)犯罪嫌疑人或被告死亡的; (6)以及其他法律决定予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特殊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三、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和量刑如何处罚 针对职务侵占罪这一罪名,我国法律对于其刑事责任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具体体现在立案标准以及具体量刑两方面。 根据现行法规,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便利,私自占有属于本单位的财产达到六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应当予以刑事立案追究。 而在量刑阶段,对于不同数额段的侵占行为将会产生相应的裁量结果。 具体而言,若侵占数额达到较大幅度(即六万元至一百万元之间),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而一旦侵占数额累计达到巨大规模(即一百万元及以上),则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刑法处置,包括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同样伴随罚金的处罚;至于侵占数额特别巨大者(即超过一千万元),则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仍需承担罚金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量刑结果将综合评价犯罪的事实状况、犯罪情节的恶劣程度及其对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充分参考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认罪悔罪的态度如何,以及其在案件审理期间是否积极主动退还赃款等多种因素。 职务侵占罪的收益,须依法归还受害单位。返还方式通常包括现金支付、等值物品交付或其他合法经济赔偿。司法实践中,嫌疑人或被告应主动承担返还责任,以争取从轻处罚。若未主动偿还,法院将强制退赔。此举旨在确保法律的公正执行,保护受害单位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