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时效中断如何处理 |
分类 | 行政类-行政诉讼 |
解答 |
一、行政诉讼时效中断如何处理 行政诉讼时效中断的处理策略 在中国,对于行政诉讼时效中止的问题,其解决方案是:相关公民可在清除阻碍因素之后的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延长诉讼期限的申请。对于此类情形下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言,由于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有的特殊状况所导致未能遵守法定期限的情况,诉讼时效将被暂时停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二、行政诉讼时效5年如何理解 根据实行的行政诉讼时效5年原则,即在该法条中明确指出,被申请人在对特定行政行为申请进行行政诉讼时所能享有的有效期限仅为5年。 如果超过此期限发起诉讼,那么法院将不予以受理。 为了进一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特别规定,对于涉及“非不动产”相关事项的行政行为,若自行政行为做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出和解申请,人民法院将会拒绝受理并驳回。《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行政诉讼时效过了还能起诉吗 行政诉讼的时效已经过期,原则上讲是无法进行起诉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些特例。普遍来讲,如果超出了法定的起诉期限并且没有合理的解释或理由的话,法院将会做出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请求。但是,若有发生不可抗力或是由于其他非原告自身导致的因素而导致错过了起诉期限,那么这段被耽搁的时间是不会计入到起诉期限中的。当个人、法人亦或是其他类型的组织因为上述规定之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而导致错过了起诉期限时,他们可以在障碍消除之后的十天之内提出延长起诉期限的申请,至于是否批准则需要由人民法院来作出决定。总的来说,行政诉讼时效过期后再提起诉讼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在法定时效内及时地行使您的诉讼权利。 行政诉讼时效中断,公民可在清除阻碍后10个工作日内申请延长期限。对于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未遵守法定期限的情况,诉讼时效将暂停计算。这是解决行政诉讼时效中止问题的策略。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