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拘役缓期执行的期限规定有哪些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拘役缓期执行的期限规定有哪些 拘役缓刑考验期的规定为原判决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且不得低于两个月。对于被判处拘役缓刑的罪犯,必须在缓刑考验期间内,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范围内接受矫正管理和教育改造。如若在此期间未出现法定取消缓刑之理由,则待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处的刑罚将不予执行,并且应当向社会公布宣告上述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拘役缓刑判五缓八合法吗 关于五年以下拘役刑罚缓期执行八年的判决是否合法的问题 倘若法院作出宣告判处被告者拘役五个月,同时附带有缓刑八个月的附加处罚措施。只要在这缓刑期间,被告未曾出现任何违法事件或产生新的罪行,那么原先判定的那次拘役将不再执行,也无需送押。在经过这段缓刑期之后,被告便可重获自由,安然无恙。 《刑法》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拘役缓刑判决书怎么寄给单位的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判处拘役或缓刑的案件,审判机关通常并未直接向被告人和其工作单位发送判决书。法院所作出的刑事判决书,通常只会送达到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以及检察院等相关法律机构或人员手中。但是,假设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工作的单位被要求参与协助案件调查处理,或者存在其他任何法律所规定的特殊情况,那么法院将可能视具体案情而定,考虑是否对该单位进行告知。 然而,此类通知并非是常态化且必须执行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被判处拘役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法定的撤销缓刑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