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怎么办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仲裁 |
解答 |
一、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怎么办 若用人单位对劳动仲裁所作出之裁决产生异议,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之后,依法向人民法院施加诉求。 然而在此过程中,务请注意需持有适当且具有说服力的理由及证据以支持自身主张。 在诉讼过程中,责任方应为用人单位,其需尽力证明仲裁所作裁决确有失误之处。 如缺乏充足的理由与证据,人民法院可能会选择维持仲裁原判。 二、用人单位不签合同怎么计算劳动仲裁时效 关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下劳动仲裁时效的计算 1.关于仲裁时效期的计算方式,法律明确规定应从当事人感知到或预见自身权益遭受侵犯之时开始计算。 2.鉴于当事人向对方主张权益,或向相关部门寻求权益救助,或是得到对方当事人确认愿意承担相应义务等情况均可视为发生了仲裁时效的中段,从此时刻起之前的仲裁时效将会重新计算。 3.如果由于无法抵抗的外力影响或其他合乎情理的理由导致当事人无法在本条文第一款所规定的仲裁时效内提出仲裁需求,则仲裁时效将进入暂时性的中止状态。 但是一旦该影响产生的原因得到彻底解决,仲裁时效将会恢复原来的计算周期。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所引发的法律风险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在实际经营中开始使用劳动者,且双方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劳动力雇佣关系,即便尚未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该名工人仍将有权享受到劳动法律中的各项权益保护,而用人单位也同样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律职责。 在此所述的法律职责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便是不可规避的强制性法定责任之一。 若发现用人单位未能依法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那么该等员工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提出投诉指控。 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可以对此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责令用人单位限期缴纳相关款项,甚至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强制执行,同时还可对违反法律的用人单位实施必要的行政惩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在了解了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裁决怎么办之后,我们还需关注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比如用人单位如果要提起诉讼,需要在法定的期限内进行,这个期限的把握至关重要。同时,在诉讼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和整理也极为关键,这些证据要能够有力地支持用人单位的诉求。如果您是用人单位,正面临着不服劳动仲裁裁决的情况,或者您对后续诉讼流程、证据准备等方面存在疑问,那么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的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详细准确的解答,助您顺利解决问题。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