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终止合同和解除合同的区别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终止 |
解答 |
律师解析:
关于解约与终了合同之间的差异,其主要呈现出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用范畴的差异明显。 在实质层面,合同终了仅适用于具有长久性的连续性合同,即那些借贷行为无法透过一次性的交易便得以完全解决,需要持续不断履行才能圆满完成的合同类型,这类合同包括但不止于租赁合同、劳动服务合同以及建设工程合等等。 相较而言,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只能适用于缺乏这种持久性的非连续性合同。 第二,双方遵守规则的程度不同。 无论是哪一方违规导致合同终止,都可能触发此种情形;不过,如果是由于另一方未曾违反合同约定而导致合同解除,那么常常是以其中一方严重违约作为条件。 最后,所产生的法律影响迥异。 合同的终止仅仅意味著合同关系朝向未来不再延续下去,它并不具备往回追溯的效力,因此不会带来恢复原来状况的法律后果;反观合同解除,它可以将合同关系依照时间顺序进行追溯式的终止,因此带来还原原有状态的相应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
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 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五百五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五百六十二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