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不立案后会不会过时效是多久 |
分类 | 债权债务-债务债权 |
解答 |
律师解析:
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之后,人民法院未能对此立案受理,那么该案件的诉讼时效将会被视为已发生中断,即自此开始重新计息。
依照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相关规定,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首先,权利人向负有偿还债务义务的对方提出履行付款要求,这是诉讼时效中断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其次,尽管负有偿还义务者尚未正式答应支付款项或承担责任,但其积极回应并承诺履行义务的行为,同样可以使得已经过去的诉讼时效再度有效; 再者,当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时,不论结果如何,都会引起诉讼时效的间接中止; 最后,除提起上述两种方式以外,在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等同的其他情况下,也可能产生诉讼时效再次开始计算的效果。 在此我们需要特别强调,诉讼时效中断又称为追诉时效的翻新,这意味着在时效进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事项,之前的时效期限则会被宣告无效,待此类事项完全结束后,新的时效期限将重新启动。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