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关于继承遗产的规定是什么 |
分类 | 婚姻家庭-遗产继承 |
解答 |
律师解析:
相比之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继承制度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扩充。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法定继承人的范畴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在《民法典》正式实施之后,若某一方的兄弟姐妹不幸逝世且早于被继承人离世,那么其子嗣,即被继承人的晚辈亲戚如侄子、侄女以及外甥等可以获得代理资格,从而有权继受大伯或叔叔等亲属的遗产份额。 第二,该法还对遗产的界定范围进行了扩充。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产泛指自然人离世时所遗留下的属于自身的合法所有物,包括网络资产、虚拟财产等诸多类型在内,例如游戏装备等,均可纳入遗产的范畴予以继承。 第三,新增了失去继承权的几种情况。 倘若某个继承人为达到己见,试图通过伪造、篡改、隐匿或销毁遗嘱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又或者采取欺诈、压迫等不当手段威胁、阻碍被继承人设立、改变或撤销遗嘱,若情节较为严重者,将会失去相应的继承权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民法典》中,公证遗嘱已不再享有优先权,遗嘱的法律效应将依照其制定的时间顺序来予以确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