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交房无产权证拍卖是否合法 |
分类 | 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
解答 |
律师解析:
即使是尚未拥有房产证的房屋,法院仍然有权进行公开拍卖。
首先,法院在举行拍卖活动之前,必须向所有参与竞标的人士明确告知房屋未持有房产证以及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 如果竞标者果真愿意冒此风险并且有意愿继续参予竞拍,则可以在了解清楚情况之后决定是否参与。 一旦竞标成功,法院将以房屋当前的实际状况作为交付标准,将其移交给买受人。 而关于房产证的办理问题,则完全由买受人自行负责,若无法顺利办理,所产生的一切后果均需由买受人独自承担。 其次,若法院在拍卖过程中未能达成交易,那么法院可以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选择用房屋来抵销债务。 同样地,在此种情况下的交付也将以房屋的现状为准。 在执行程序中处理那些尚未完成初始登记的房屋时,如果房屋已经具备初始登记的条件,那么执行法院在处理完毕后,可以依法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但如果房屋暂时还不具备初始登记的条件,那么执行法院在处理完毕后,可以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在其中注明待房屋买受人或者承受人完善相关手续,使之具备初始登记条件后,房屋登记机构应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的要求进行登记; 对于那些确实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房屋,原则上应进行“现状处置”,即在处置前揭示房屋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现状,让买受人或者承受人按照房屋的现有权利状态获得房屋,而后续的产权登记事项则由买受人或者承受人自行负责。
法律依据:
《关于无证房产依据协助执行文书办理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函》第二条
执行程序中处置未办理初始登记的房屋时,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执行法院处置后可以依法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暂时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执行法院处置后可以向房屋登记机构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并载明待房屋买受人或承受人完善相关手续具备初始登记条件后,由房屋登记机构按照《协助执行通知书》予以登记; 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原则上进行“现状处置”,即处置前披露房屋不具备初始登记条件的现状,买受人或承受人按照房屋的权利现状取得房屋,后续的产权登记事项由买受人或承受人自行负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条 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 未登记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依据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确定权属。 对于第三人占有的动产或者登记在第三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第三人书面确认该财产属于被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