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虚构货物重量骗取货款怎么处罚 |
分类 | 损害赔偿-消费权益 |
解答 |
律师解析:
罚款,乃是对消费个体所进行的经济补偿。
所谓“短秤少两”的行径,无疑属于商业欺诈之举,按照国家相关法规的严格要求,无论商家是否愿意赔偿,都必须依据消费者的意愿和要求,对其遭受的损失予以追加赔付,且赔付款额须达到消费者所购商品价款或接受相关服务费用的三倍。 倘若追加赔付款项尚不足五百元,还需按上述最高限额补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行法规明确规定,商家若在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商品数量过少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刑事后果。 当消费者与商家出现消费者权益争议时,有两大主要解决途径: 一者为协商和解。 在消费者与商家就争议产生后,在互相理解、谦让与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从而使得纷争得到妥善化解。 这种争端解决方法迅速、便利,对于双方均颇具吸引力。 二者就是投诉调解。 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发生涉及消费者权益的争议后,消费者可以选择向当地消费者保护委员会申请调解,即由第三方代表出面协调解决,以促使纠纷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此外,消费者也能够选择寻求行政申诉。 只要消费者与商家在消费者权益方面发生了实质性的争议,消费者便有权请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帮忙解决,其优势在于高效、便捷以及影响力大等特点。 消费者决定采取申诉措施时,通常需要以书面形式提出,同时必须载明他们的具体要求、详细理由以及相关的事实证据。 一旦与商家达成和解协议,消费者可以撤回此前的申诉,并请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调解书。 再来谈仲裁的方式。 如果双方当事人达成共识,自愿将争议提交给特定的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并做相应的判断或裁定,这就是仲裁制度。 仲裁程序相对简单,处理结果一经生效即告终结,仲裁结果由专业人士做出有约束力的裁判,仲裁费用相对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要更为经济实惠。 仲裁费用通常由败诉的一方承担,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各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表现得较为公平合理,仲裁庭还能根据各当事人所承担责任的大小来摊分仲裁费用。 最后提及的就是诉讼途径。 在消费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的时候,可以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寻求司法救济。 消费者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诉讼,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民事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 、第五十一条 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 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