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转移财产的行为在离婚时会如何认定
分类 婚姻家庭-财产分割
解答
律师解析:
在离婚过程中,转移财产这种行为通常会被视作恶意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相关认定要点:
一、时间节点
一般发生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尤其是离婚诉讼前这段时间。
比如,夫妻双方已经开始产生矛盾,一方察觉到离婚可能无法避免时,就可能着手转移财产。
二、行为表现
常见的有隐匿,像偷偷把存款转到他人名下;
变卖,未经对方同意低价出售夫妻共有的房产、车辆等;
还有毁损,例如故意破坏有价值的共同财产等。
三、主观故意
当事人主观上要有转移财产从而损害对方利益的故意。
比如,明明知道某些财产是夫妻共同的,却故意采取手段使其脱离共同财产范畴。
四、证据认定
对方需要提供充分证据,像银行交易记录,显示资金异常流向;
财产清单,证明财产的原始状态等。
一旦被认定转移财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转移方会少分或不分。
并且,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妨害民事诉讼,另一方还可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

案情回顾:

小朱和小李闹离婚,在离婚诉讼前,小朱察觉到离婚难以避免,便偷偷将夫妻共同存款转到小胡名下,还未经小李同意低价变卖了夫妻共有的房产。小李发现后,指责小朱转移财产,双方就财产分割产生激烈争议。

案情分析:

1、从时间节点看,小朱的行为发生在离婚诉讼前,符合转移财产常发的时间特征。
2、行为表现上,小朱存在隐匿存款、变卖房产的行为,属于典型的转移财产行为表现。
3、主观故意方面,小朱明知是夫妻共同财产,却故意转移,有损害小李利益的故意。
4、若小李能提供银行交易记录、房产原始信息等证据,小朱可能被认定转移财产,面临少分或不分财产,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