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四个构成要素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犯罪辩护 |
解答 |
律师解析:
1.关于犯罪构成要素之法律条文之阐释:
一种法律术语,旨在表明犯罪行为、行为人及所涉及的违法行为之种类分析。 其中涵盖了犯罪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四个层次的内容,以全面评估某项违法行为的罪行程度。 (1)犯罪客体像本罪一样,其主要针对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犯罪对象则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公私财物,范围广泛,包括但不仅限于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动产、不动产等等的各类财产形式。 然而,若行为人有意损毁的是本法律另作明定的某些特定财物,可能对其他客体要件造成伤害的,应依照本法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行为人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易引发社会安全隐患的公私财物,就需要按照《刑法》分则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相关刑责条款进行惩处。 (2)客观要件是指标志着罪行发生时的具体状况,本罪在这一层面上主要显示为通过毁灭或者是毁坏公私财物两种方式来达到数额较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的境地。 如果行为人试图利用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风险极高的方法破坏公私财物,对公共安全产生潜在威胁的话,应当以《刑法》分则第2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具体罪名来进行处理。 (3)本罪的实施主体基本上是广大民众,只要他们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且有刑事责任能力,都能够扮演本罪的角色。 (4)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所具有的态度,如行为人的意图、目的和动机等。 本罪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非法获得财务,而主要是为了彻底破坏财物本身。 尽管犯罪动机多种多样,但通常是出于个人的报复心或嫉妒心态等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毁坏公开财物行为的处罚不仅限于刑事处分,在情节轻微的情况下也会作为普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处理,可能面临15天以下的拘留或警告,也可以单独或者合并处以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同时需根据《条例》第8条的规定,责令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唯独针对个别特别规定的案例,比如因火灾、过失决水、过失爆炸以及过失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备、易燃易爆设备、广播电视、电信设施等导致的犯罪,应依据相应的刑事责任条款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过失毁坏公私财物的,并不视为犯罪行为,属于民事赔偿范畴。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