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受理刑事拘留流程是什么 |
分类 | 刑事辩护-强制措施 |
解答 |
律师解析:
立案及刑事拘留程序的操作规程大致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
1.立案阶段:当公安机关接收到报案、控告或举报,或者侦查到具有犯罪事实的线索时,若认定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则须立案展开全面的侦查工作。 2.调查阶段:公安机关依据已经立案的案件展开深入的调查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提取与犯罪嫌疑人体质相关的证据材料。 3.拘留阶段: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存在符合先行拘留条件的任何一种情况,均有权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4.批准逮捕阶段:在实施拘留之后,公安机关应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将拘留情况通知被拘留人家属,并且在拘留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请求批准逮捕。 5.执行逮捕阶段:一旦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必须立即执行逮捕,同时将逮捕情况通知被逮捕人家属。 6.法律程序阶段:在逮捕完成后,公安机关需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侦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询问证人、搜查、扣押等。 7.审查起诉阶段:公安机关在侦查工作结束后,应将案件移交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8.提起公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完毕后,若认为犯罪事实清晰明了,证据确凿充分,便应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上所述流程仅为现行法律框架下的刑事拘留和逮捕程序的概括性描述,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法律法规的变动而有所调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