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判拘役缓刑家属能见面吗?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处罚辩护 |
解答 |
一、被判拘役缓刑家属能见面吗 可以,拘役判决生效后,在押人中的家属即可到看守所探望。 但亲友探视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按照流程进行探视,在实践中,亲友探视的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判拘役的,罪犯每个月是可以回家一至两天探亲的,但现实执行情况堪忧,几乎没有看守所等或执行这个规定。 其后果,就是亲友不得不到看守所进行探视。 2、亲友可以在什么时候探视,各地的看守所的探视规定不同,有的看守所是在法院判决生效后,即可探视,有的看守所是在收到法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后,才可探视。 所以可提前电话和看守所联系,问清楚再去探视,免得白跑一趟。 3、根据监狱法等相关规定,只有罪犯的亲属和监护人才能行使探监权。 但现在大部分监狱看守所,也都允许朋友进行探视。 4、探视是有探视日的,不同的看守所,规定的探视日是不同的,有的看守所是每周设定一个探视日,除了该日可探视外,其余时间均不可探视,有的是每周设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探视日。 但现在的做法一般是,除法定的节假日外,其余的时间都可以探监。 5、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判决生效,是指一审宣判后的10天内,当事人没有提起上诉,检察机关也没有抗诉,法院判决书生效。 若是二审判决的,判决书一经作出,即为生效。 6、探视在押人员时,要带身份证(包括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户籍证明、军官证、士兵证等),或证明与在押人员关系的户口本。 没有身份证件的,是不允许进行探视的。 二、拘役时间从什么时候算起 拘役的日期从刑事判决生效执行之日起开始计算。 判决之前,犯罪分子被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对于可能判决拘役的犯罪分子,在人民法院下达刑事判决之前,只要并非累犯或犯罪集团首要分子,应积极争取缓刑,这是最明智的做法,在缓刑考验期内,认真执行社区矫正,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拘役主要适用于罪行较轻、但仍需短期关押改造的犯罪分子。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正日折抵刑期1日。 根据本法第43条第2款的规定,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 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 它限制的是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拘役期间不允许用手机对外联系,但是可以通信。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而不是像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在监狱执行。 嫌疑人、被告人在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措施之后,需要被关押在看守所。 在此期间,除了委托律师可以进行会见之外,并不允许嫌疑人、被告人的家属进行探视,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是可以探视的,但是探视的主体却只能是律师。 查看了上面文章的内容,相信已经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实践中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需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并解决,必要时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我们还整理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