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济纠纷怎么起诉流程怎么走? |
分类 |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
解答 |
一、经济纠纷怎么起诉流程怎么走 (1)起诉和受理起诉是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案件的行为。 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 因此,起诉才可能引起诉讼程序,使诉讼活动开始。 起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只有有效地行使起诉权,才可能使人民法院启动诉讼程序。 (2)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进行审理前的准备。 包括: 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 组成合议庭并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 核对诉讼材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审判一般应当公开进行。 审理过程分为法庭调查; 法庭辩论; 征询原告,被告,第三人意见; 能够调解的进行调解; 判决。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 还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判决和裁定法庭辩论终结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判决一律公开宣告。 二、经济纠纷案件怎么处理 经济案件的处理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 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发生之前或者发生之后达成书面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纠纷提交给双方同意的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以解决纠纷的方法。 仲裁有以下几点特征: 1、仲裁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前提; 2、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 3、仲裁的裁决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效力; 4、仲裁过程和结果具有保密性; 5、仲裁具有快捷性。 另一个处理方式是诉讼,也就是打官司。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在经济诉讼中,它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审判权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作为案件的审判者,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既是诉讼的参加者,也是诉讼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法律赋予人民法院审判权,使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活动,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义务。 所以,人民法院在经济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经济纠纷案件的解决起着决定性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人民法院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可以进行调解,或者根据物质损失情况作出判决、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四条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迟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最后补充一点,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条规的规定,属于经济纠纷案件的,其总计的诉讼时效一般计为3年,是需要从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计算的,另外根据不同现实中的案件情况,符合条件的也可以申请中止、中断、或延长等。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如果您还需要其他方面疑问的话,可以咨询本站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