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
分类 | 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处理 |
解答 |
一、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 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处罚标准: 一)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强行离开现场的。 二)交通逃逸的处罚标准交通事故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责任怎么认定? 1、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 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 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 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 对于这种情形,认定责任时应该从宽。 2、出于逃避救治伤者,逃逸后主动投案。 法律之所以规定逃逸是加重情节,就是考虑对受害人生命的保护。 逃逸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伤者缺乏救助,导致伤势严重以致死亡。 所以这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3、既逃避法律责任又逃避救治伤者。 行为人在主观上大多是两者的竞合。 对于这种情况,显然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在量刑幅度内予以从重。 如果其结果导致受害人的死亡,则是逃逸行为情节的再次加重,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 行为人如果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前,自动归案,并向公安机关主动坦白犯罪事实的,此时可以不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并且还可以以自首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从轻或者是减轻处罚,如果是仍旧抗拒抓捕的,还是按照交通肇事罪并逃逸进行处罚。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