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约者解除合同民法典的规定有哪些?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违约 |
解答 |
违约方解除合同应当与未违约方协商一致。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 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1、合同解除一般只适用于单方违约的情形,在双方违约的情形下则比较复杂,要看哪一方的违约是根本违约,解除权的行使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从自我保护意义来讲,并不是只要对方违约就要解除合同,而要判断这种违约是不是根本违约,是否不采取解除措施就可能避勉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也就是说,合同解除权的行使要符合正当目的。 3、从交易成本角度来分析,合同解除意味着交易失败,一方违约就解除合同,将给市场交易带来沉重的交易成本,并给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带来冲击和破坏。 4、一般来说,合同的目的是与合同的主要义务联系在一起的,违反主要义务将使合同目的难以达到,而单纯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附随义务,一般不会导致合同目的丧失,不能据此解除合同。 5、不适当履行与合同解除。 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交付的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即履行有瑕疵。 如果瑕疵并不严重,一般要求采取降价和修补办法予以补救,而并不宣告合同解除。 如果瑕疵本身能够修理,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修理瑕疵。 给予非违约方要求修理瑕疵的权利,实际上使他获得修补瑕疵的机会,从而避免合同被解除。 综合上面所说的,违约者想要解除合同就需要与另一方进行协商,而且发生的解除合同事由也需要存在法定的情形,这样才能保障到双方的权益不受到任何的损失,所以,违约者在解除合同时也是有法律依据的,但如果因解除而造成对方的利益受损,同样也需要承担违约的责任。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