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无效能否按照违约条款进行赔偿 |
分类 | 合同事务-合同违约 |
解答 |
一、合同无效能否按照违约条款进行赔偿 1、不可以。 2、从民法典的角度来说,合同无效与违约责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因为违约的前提是合同有效,违约指的是违反有效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责任后果,只有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才能够存在违约。 3、如果合同是无效的话,这个合同根本就不存在了,也就谈不上违约。违约金是违约责任形式,合同无效,违约条款作为从合同也无效,所以不能判决承担违约责任。 4、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确定不发生效力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 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无效合同的损失赔偿要件有哪些 (一)损失事实的存在。 所谓损失事实的存在,是指当事人确因合同无效或被撤销而遭受了损失。 损失必须是实际发生且可以确定的,而不是当事人主观臆断和设想的。 当事人一方要主张损失赔偿,必须要证明损失事实的实际存在。 因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所造成的损失包括两方面: 一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 如一方欺骗他人,声称预出售某屋,实际上并无该屋。 相对人出于对其的信赖,为了订约购买该屋而支付了各种费用,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该合同因欺诈而宣告无效,相对人在订约中蒙受的损失即是在合同订立中所受的损失。 二是合同在履行中当事人所受的损失。 例如在前例中,买卖双方订立合同以后,买受人为了筹款购买该屋而被迫出售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财产,遭受多种损失。 这种损失是为履行合同而花费的,因此属于履行合同所受的损失。 如果合同被撤销,则受害的一方有权要求损失赔偿。 一般来说,订约中的损失与履约中的损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 如果合同并未履行,则可能只存在订约中的损失,不存在履约中的损失。 在审判实践中,常常是只要有过错的一方赔偿对方因履行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而遭受的损失,就不要求其赔偿订约中的损失,这显然不利于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和制裁不法行为。 因而,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二)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损失赔偿的重要要件是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 过错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例如违反了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采取欺诈、胁迫等方法迫使对方与自己订立合同等。 在确定合同当事人的过错时要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首先,如果是双方都有过错,应适用过错相抵原则,即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其相应的赔偿责任。 例如一方是故意而另一方仅为过失,则故意一方的责任大于过失一方的责任。 如果过错相当且损失大体相同,可以由双方各自承担自己的损失。 其次,属于单方有过错的,有过错的一方除应承担违法的后果以外,还应当对无过错一方承担责任。 例如,一方因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而错误交付某物给对方。 对方对此并不知情情况下,在该合同被撤销以后,有重大误解的一方因自己的过错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如返还财产的损失等)应负赔偿责任。 最后,如果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故意订立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而给自己造成财产损失的,应由自己承担损失。 在双方故意违法的情况下,即使双方遭受了损失,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