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受理期限
分类 诉讼仲裁-受理范围
解答

一、民事诉讼受理期限

一般为七日,但也要看情况:

一、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条件的起诉,应当立即登记立案;

二、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二、民事诉讼受理和立案是一回事吗

1.含义有所区别。就字面意义而言,所谓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申请进行实地审查以后,确认其符合法定规定的起诉要件之后,签署接受申请并决定于案情展开正式审理的决定,进而启动诉讼程序的一种司法行为。而立案,则是指人民法院根据法定管辖权限,对控告人递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快速核实并决定予以受理,以便展开进一步审查及处理的过程。

2.实施时间不尽相同。相较受理来说,立案属于其一个必要环节,且自受理开始至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期间被称为受理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核期为七日之内。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立案审核时间可能因各种因素而有所延缓或提前。

3.设定的条件也各具特色。凡提起民事诉讼,须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才能被视为立案审核通过:

首先,原告需为案件中具有直接利益牵扯或者利弊关联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

其次,诉状中需要针对被告方定性清晰明确;

再次,对裁判请求及其依据需具备明确化的表述;

最后,诉讼的内容应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法定范畴且接收申请的人民法院亦拥有相应的管辖权力。对比之下,仅有经过受理环节确定符合立案要求的案件,才能够由人民法院正式启动立案程序并进行后续跟进调查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通常情况下,诉讼时效为七天。然而,具体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首先,当人民法院接收到当事人所递交的民事起诉状后,对于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起诉,应当迅速进行档案登记立案;其次,对于现场无法明确判断其是否满足起诉条件的,法院有权接受提起诉讼的相关资料,并且出具注明签收日期的正式单据。若诉讼所需的相关补充材料尚有欠缺,那么人民法院应及时通知当事人补足。待相关资料补充完整后,在七天之内裁定是否受理立案。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7: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