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绑架罪存在犯罪中止吗
分类 刑事辩护-暴力犯罪辩护
解答

一、绑架罪存在犯罪中止吗

绑架罪存在着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可以分为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以及实行终了的中止。我国的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绑架罪是行为犯,只要完成绑架行为即为既遂,勒索财物的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是量刑从重的情节。在完成绑架行为之前可以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刑法》

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二、绑架罪存在对象错误吗

当涉及到绑架罪中的对象误判时,应当依照有关绑架罪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这种类型的误判并不影响犯罪事实的认定。无论行为人在实施绑架行为的过程中,所要挟的对象与实际控制的对象存在何种偏差,只要其绑架他人的意图明确且真实存在,便可被视为符合绑架罪的基本定义,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附加刑罚。对于犯罪情节相对轻微的情况,则可能会被判处五至十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加相应数额的罚金。

《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在绑架罪行这一领域,存在着犯罪中止的概念与情况。具体而言,犯罪中止可细分为准备阶段的中止行动、未彻底实施完毕的中止行动和已完成实施步骤的中止行动等三种类型。根据中国现行刑法学界的广泛共识,绑架罪属于典型的行为犯类型,其本质特征在于犯罪行为的完成与否,而非完成之后的后续目的,例如勒索财物的企图或达成其他意图等等,都仅仅在量刑时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然而,在绑架行为尚未圆满完成之前,行为人有权行使主动放弃犯罪的权利,或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