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袭警罪立案后多久开庭审理 |
分类 | 刑事辩护-刑事诉讼 |
解答 |
一、袭警罪立案后多久开庭审理 对于涉警犯罪案件立案之后的开庭审理时间,并无固定的准则可循,往往受诸多变数所左右。通常来看,自立案至开庭期间,可能需要历经若干个月。影响开庭日期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案情的繁杂程度、证据搜集整理的进展状况以及法院的案件排期等等。若案件较为单纯,证据确凿充足,那么便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步入庭审阶段;反之,若案件错综复杂,牵扯众多证据及相关人员,则需耗费更长时间进行筹备。 另外,各地区法院的工作效率与案件积压状况亦存在差异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 【公诉案件的审限】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涉警犯罪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无定,常受案情复杂度、证据搜集进度及法院排期影响。简单案件证据充分,或能速入庭审;复杂案件则因证据繁多、人员众多,筹备期长。法院效率与案件积压亦影响时间,具体时长数月不等。 二、袭警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随着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颁布,针对妨害公务罪中第五款项目作出了明确划分并独立出来称为“袭警罪”。 因为"袭警"在本质上其实就是对公务活动的破坏性行为之一,所以,袭警罪和妨害公务罪在行为模式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现象。 在此前提下,对那些正在依照法律条例严格执行其职责的民警,若他们遭受了以下四类行为,均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中所定义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按照妨害公务罪的规定进行定罪并由司法机关予以从重制裁: 1.采取撕咬、踢打、抱摔、投掷等方式袭击民警的身体; 2.破坏或损坏民警正在使用的警车、警械以及其他警用装备; 3.对民警实施打砸行为,甚至抢夺民警手中的警用设备进行攻击,这些都对抗拒执法的民警造成人身攻击。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相关规定,即便没有进行实际的暴行但却采用言语威胁等方式对抗依法执行职务的民警的也应当依据妨害公务罪进行定罪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处于醉酒状态的当事人实施的袭警犯罪行为,同样需要负起刑事责任。 此外,如果有人故意怂恿、煽动其他人实施袭警犯罪行为或者为这类行为提供工具或协助的,那么这都将被视为共同犯罪行为,将会受到法律更严厉的制裁。 对于那些哪怕是只是针对民警实施轻度的袭警行为,亦或是仅限于口头上辱骂执法人员,但是还不至于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的情况,虽然还不能称之为犯罪,但是已经构成了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然会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袭警罪立案标准最新规定有哪些 关于袭警罪的立案准则,主要涵盖以下几种情况:当某人采用暴力或恐吓手段对正在按照法定职权履行职务的人民警察进行袭击时,这便立即构成了袭警罪的证据确凿,需要立即立案展开调查。此处所提及的"暴力",意为带有明显可见的物理力量的攻击或束缚,比如殴打、捆绑等等;而"威胁"则是以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警告,以此对警察形成压迫和恐惧。因此,只要一旦有人实施了例如殴打、捆绑等暴力性质的袭击,原则上来说,都将被视为构成犯罪处理。此外,如果此类袭击致使警察遭受轻伤等级的伤害,或者导致警方配备精良的武器工具被严重破坏,甚至出现持凶器或者使用异常危险的物品对警察进行袭击、驾驶机动车辆对警察进行无理冲撞等情况,那么这样的行为应当被加重刑罚予以惩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袭击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处于醉酒状态,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袭击警察的行为不仅直接威胁到警察的人身安全,而且同时会严重损害法治权威与人道精神,因此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涉警犯罪案件立案后开庭时间无定,常受案情复杂度、证据搜集进度及法院排期影响。简单案件证据充分,或能速入庭审;复杂案件则因证据繁多、人员众多,筹备期长。法院效率与案件积压亦影响时间,具体时长数月不等。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