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法律百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法律问题:

 

问题 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的认定是怎样的
分类 刑事辩护-职务侵占辩护
解答

一、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的认定是怎样的

如何界定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不法行为

上述两类犯罪行为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者所侵害的客体及其犯罪对象均有所不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主要是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拥有的资金使用权益,而其犯罪对象则为这些机构所持有的资金,其中不仅涵盖了国有或集体所有的资金,同时还包括了公民个人所有及外商所有的资金。相比之下,挪用公款罪所侵害的客体则是公共款项的使用权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威性与正常运作等多重因素,既包含了对财产权的侵犯,更具有严重的渎职性质。

其次,从犯罪主体角度来看,挪用资金罪的实施者通常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员工,但不包括国家公务员。

然而,挪用公款罪的实施者必须是国家公务员,包括国家机关中履行公务职责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由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至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法履行公务职责的人员。《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职务侵占和贪污哪个严重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所侵害的权益特征各异,因此它们无法直接进行比较以得出哪一种更为严重的结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两罪在犯罪主体方面存有明显差异,这正是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最为核心且根本性的区别所在。

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规定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从业者;

而贪污罪则仅针对国家公职人员作出了明确限定,具体展开来说,其包括在国有企业、公司或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权,并且享有国家公职人员身份的从业者。

至于犯罪行为,前者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所在单位财产的行为;

而后者则为利用职务上的优势条件,采用各种手段例如侵吞、偷盗、诈骗等手段获取公共财富的行为。

犯罪对象同样存在差异。

对于职务侵占罪而言,其侵犯的对象须是本人职权范围以内或者工作职责范围之内经营的单位财产,它既可以涵盖公共财产,也可能触及私有财产。

然而,贪污罪的犯罪客体只限于公共财产。

此外,关于情节要件的要求也存在显著差异。

职务侵占罪的成立必须满足非法占有公司、企业财产数额较大的条件,数额相对较小的行为并不视为犯罪。

但是,贪污罪却不受此限制,没有金额大小的硬性规定。

不过,若犯罪数额较少,且情节轻微,未造成实质损害的贪污行为,应判定其非犯罪行为。

最后,两罪在法定刑上也有所区分。

职务侵占罪的最高法定刑为15年有期徒刑;

相较之下,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则达至死刑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三、职务侵占和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一样吗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立案门槛存在差异。前者所规定的立案标准为:若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凭借其职责上的优势,将所在单位的财务非法变为个人所有,金额高达六万元及以上;至于后者,盗窃罪的立案标准要求盗窃公私财产的价值不得低于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个地区,这一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地制宜有所调整。在犯罪构成方面,职务侵占罪突出的重心在于行为人借用其职位之便,而盗窃罪并不依赖于某个特定的职务身份。需要指出的是,具体的立案标准往往受到地域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职务侵占与挪用资金的区别在于侵害客体、对象和主体。挪用资金侵犯公司、企业资金使用权,主体为员工;挪用公款则侵犯公共款项使用权和国家机关权威,主体为国家公务员。两者在犯罪性质和主体上有显著差异。

随便看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lawask.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8: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