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有哪些 |
分类 | 劳动纠纷-劳动合同 |
解答 |
一、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有哪些 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时应遵循的一般性步骤如下所述:首先,在双方达成共识后方可解除劳动关系。 若由用人单位发起协商解除这一行为,则需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其次,若为劳动者单方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则需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告知用人单位(对于试用期内的劳动者而言,只需提前三天书面通知即可),以便其准备相关事宜。 再者,倘若用人单位自身存在着违法或不当的经营行为,例如未能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充分的劳动安全保障措施或者工作环境,以及未能按时足额发放员工薪资待遇等问题,而劳动者可以直接选择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当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劳动者严重违反了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等等,且在此之前,用人单位还需提前通知工会组织,并将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原因及依据告知劳动者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什么时候给 1.针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而言,员工在辞去职务之际,工资、押金以及相应的经济补偿款项都需要一并进行结算。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可以任何形式随意对这些款项予以扣留或减少。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当劳动关系双方经过合法途径解除了或终止了他们之间的雇佣合同时,雇主有义务在此刻就将所有的劳动者工资全部结清,不得拖延。遵循《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即第九条明确指出:“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约之时或终止之日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得更为具体:在员工正式离开公司,用人单位应该提供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书,并且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为其完成个人档案及社会保障关系的转移手续。同时,员工也有义务按照双方曾经达成的契约,准时办理好工作交接。如果用人单位依据相关法规有必要向劳动者偿付经济补偿,那么就应该在工作交接完全完毕后才支付这笔款子。此外,用人单位对于之前解除了或者终止了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要保管两年时间以供备查之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三、解除劳动合同补偿最高年限规定是多少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之规定,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最高年限原则上不可超过十二年。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若劳动者每月报酬高于用人单位所处的直辖市或设有区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将依照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金额进行计算,在此情形下,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上限仍为十二年。值得关注的是,若劳动者每月报酬并未超出上述标准,那么经济补偿金将不受十二年期限的局限性,应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服务年限,每年一次,支付一个月薪酬的标准来执行向劳动者支付的义务。 解除劳动合同时,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用人单位协商解除要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单方解除,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试用期提前三天)。用人单位违法或不当,劳动者可直接解除。用人单位因特殊情况解除,要守法,提前通知工会,告知劳动者原因及依据。 |
随便看 |
|
法问网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免费平台,为用户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知识等法律相关服务。